星期一, 7月 14, 2014




因為工作的關係,透過一位志工媒合的朋友共同舉辦了一場老人安養院的陪伴活動。節目的安排是透過七夕來臨之前,透過偶戲「七夕的故事」以及手工藝卡片的製作,與安養院的老人能夠有一些互動,也帶給安養院的老人一些與外界互動的機會。而我負責的事開場、結束的Jingle 音樂,以及說書人的角色。

彩排時,由於並沒有到實際的房間探訪,所以對於安養院的長者的狀態並不熟悉,直到當天活動即將開始,透過社工郭老師的介紹,才知道參與活動的長者,大部份是失智以至於無法無法自理的長者。當長者們陸續被推了出來,心裡的疑問卻冒了出來,今天的七夕偶戲她們能聽得進去嗎?他們能聽懂嗎?而等一下的手工藝活動,我該如何與他們互動呢?當然,這些念頭並沒有停留太久,隨者社工郭老師的熱絡開場,與長者們的招呼、寒暄,稱呼著阿嬤、寶珠姐、阿母或每位長者的名字,氣氛頓時就熱絡了起來。透過介紹,說明今天活動的主題,話題中不斷的帶出長者們可能的回憶或熟悉的話題,試圖帶動長者們的參與。

活動進行中,由於是我第一次的說書秀,緊張之餘,當然無暇關注長者們的表情或投入與否,只知道現場大家都安靜的觀賞的節目的進行。一直到結束Jingle音樂響起,大家一起謝幕時,藉由郭老師的串場,大家一起響起熱烈的掌聲。這才開始觀察長者們的反應,有幾位長者,尚能自主行動,失智的狀況較為輕微,都給予我們很好的回饋,甚至有位阿嬤還說著「這是很早以前的故事了...」,原來,阿嬤真的有在看!!

而接著下來的手工藝活動,才是真正的挑戰。要與阿公、阿嬤更近距離的接觸,透過事先已準備好的卡片DIY套件,協助他們一起組合,完成卡片的製作。對於我們而言,這些簡單的手工卡片組合,可能不須花三分鐘即可組合完成,但對他們而言,就像老小孩一般,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撕去膠帶,黏貼組合,一些還能自主的長者,有機會還可以讓他們發揮創意的組合,但對於狀況較差的長者,也只能幫他黏貼,想辦法留幾個簡單的壓黏的動作,讓他們能有一些參與感!也就在一陣忙亂中,完成了每位長者的DIY卡片。一樣透過郭老師的帶動,分享著大家的作品,給予每位長者一些正面的鼓勵。

雖然整個活動只有短短的約2個小時,對於初次的志工參與,卻是感動滿滿。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形態,對於家中的長者,能有多少的機會聆聽他們的需求、與他們如此親密的接觸。看著社工郭老師與他們的互動,面對這群失智的老小孩們,雖然需要如同對待小孩般的呵護與哄騙,但不同的卻是他們的反應與回饋卻是讓人非常低成就感的,這也反應出為什麼大多數人寧可選擇到育幼院當志工,而對於這些失智的長者卻是望而卻步了!

以目前台灣少子化的狀況,未來無可避免的要面對老齡化社會的來臨,不管是自己或是下一代,除了經濟上的準備之外,我們的心理狀態是否也同樣的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社會樣態的來臨?生活中如何與長者們互動與應對?如何提供更友善的環境滿足他們生活上的需求?自己是否安排好了退休後的老年準備?是否與下一代的小孩子溝通,如何共同面對未來的老年生活?這些問題,遲早需要面對,我準備好了嗎?